昌都市念好“三字诀”提能力转作风 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线”

2025年05月30日 04时09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资源安全,昌都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推进会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十四次全会安排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系统谋划、靶向发力、多维施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不出现人员伤亡”的底线,全力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线”。

系统“谋”,压实主体责任,突出严防严控“主基调”。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进一步压紧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森林草原防灭火主体责任,用铁的纪律、实的作风、强的担当,不折不扣把护林防火的责任、措施、要求落实到位,筑牢森林草原防火“铜墙铁壁”。一是明确责任清单。制定印发《昌都市2024—2025年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举措,切实将防火责任落到实处,坚决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发生。二是健全责任网格。以林长制为统领,建立市级林长亲自挂帅、各级林长严格履职的全市林长制巡护系统,推行“一长N员一队”源头网格化管护责任体系,划定管理网格6329个,将全市8252名林长和14万余名林草管护员纳入林长制工作体系,以严的作风推动责任体系高效运转,持续织密林草资源“保护网”。三是夯实责任根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要求,全面压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分工责任制和管护责任承包制“三项制度”,建立县级干部包片管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联系点,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科学调整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人员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确保“林有人护、山有人看、路有人守”。

靶向“治”,推进协同管控,打好源头治理“主动仗”。始终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排查整治森林草原防火风险隐患,持续拧紧森林草原防火“安全阀”。一是及时分析研判。严格执行森林草原防火“日报告、周统计、月调度”制度,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印发方案、工作提醒等方式,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做到提前预判、及时发现、防控到位、不留死角。二是突出宣传引导。以各类宣传活动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自治区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政策法规、自治区“十个严禁”、昌都市“十一个严禁”等内容,累计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八进”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受教育干部群众达3万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干部群众防火用火意识。三是深化督导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将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紧盯山间、林区、田间、路旁等重点区域,以“四不两直”“明察暗访”“一线工作法”等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巡回督导,切实将各类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防火期以来,市级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督导检查3次,发现隐患问题28个,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28个,整改完成率达到100%;市县乡三级平均每周下派干部280人次、出动护林员6万余人次,排查点位1800余个。

潜心“备”,提升处突能力,下好应急保障“先手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上下联动,不断强化人才队伍、物资储备、监测预警建设力度,多措并举筑牢防火安全屏障,全面提升火情感知和处置能力。一是加强“人防”建设。聚焦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能力,构建权责清晰、条块结合、运转高效的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全市54支森林草原防火突击队、540个驻林管护站、580名专业管护队员、3万余名护林员、11.2万余名林草生态岗位人员进行精准化管理,形成“反应快速合理、全天候备勤备战”应急处突力量体系,为全市森林草原资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围绕“防”和“救”责任链条,积极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演练115场次、护林员技能培训45场次,参训人员达11870人次,全面提升森林草原防火队伍快速反应、协调作战能力水平,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实现森林草原火灾火情“打早、打小、打了”目标。二是筑牢“物防”基础。始终将物资储备作为森林草原防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争取中央林改资金3407万元用于补充完善建设防火物资体系,已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56个,储备水泵、油锯、移动蓄水池等防火物资18种8万余件,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出入库清单,定期对储备物资情况进行核实、维护、保养、补充,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三是强化“技防”赋能。积极发挥科技在森林草原防火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推动预警平台、监控护林等多种火灾预防监测手段深度融合,建成9套森林防火预警平台、97个森林防火监控前端设备,对辖区内重点防火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测,实现视频自动监控、烟点准确识别、火点精准定位,真正做到以科技赋能提升防火工作专业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

主办:昌都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达因卡达瓦路生态环境局

藏ICP备13000004号-1 藏公网安备 54212102000004号

昌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及邮箱:0895-4831144,cdwangxinban@163.com

昌都市生态环境局举报电话:0895-4822284  邮箱:cdhb482228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