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紧盯防汛“七下八上” 织密“水网天眼”安全网

2025年07月25日 03时17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昌都市以守护生态安全为核心,将防汛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通过筑牢安全防线、科学研判部署、提升综合能力等举措,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夯实基础。

一是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市水利局联合卡若区水利局对城区堤防开展专项排查,聚焦结构稳定性与防洪安全性,精准识别潜在隐患。同时督促 11 个县(区)对山洪灾害易发区、中小河流等关键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市、县(区)协同排查发现问题隐患 46 处,26 处已整改,其余 20 处明确责任人与整改时限,确保动态清零。此外,严格执行防汛 24 小时值班制度,安排精干力量值守,实时跟踪水情雨情,保障预警信息、险情报告和应急指令高效传递,为生态安全筑牢屏障。

二是科学研判防汛形势,助力生态精准施策7 月 9 日,市水利局组织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气象、水文等部门召开 “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分析研判会。会议深入分析该时段复杂天气、流域水情趋势及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研判,为防汛工作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明确主攻方向,助力在生态保护中精准发力。

三是提升综合防汛能力,守护生态环境稳定通过昌都融媒体向全市发布《“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安全提醒函》,解读防汛知识、普及避险技能,提升公众防汛意识与自救能力,引导市民参与生态保护。全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高效运转,截至 7 月 23 日,精准触发预警 235 次,覆盖 11 个县、45 个乡镇、295 个行政村,发送预警短信 4986 条,258 个监测站点上线率超 90%,实现风险早处置,降低洪涝对生态的破坏。投入 792 万元用于 11 个县(区)16 处防洪堤水毁修复,严把质量与安全关,优化施工组织、抢抓工期,确保主汛期发挥作用,强化生态防护能力。

昌都市以扎实举措将防汛工作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提供坚实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

主办:昌都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达因卡达瓦路生态环境局

藏ICP备13000004号-1 藏公网安备 54212102000004号

昌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及邮箱:0895-4831144,cdwangxinban@163.com

昌都市生态环境局举报电话:0895-4822284  邮箱:cdhb482228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