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推深做实“林长+”机制厚植林草发展“绿色家底”
2023年11月08日 11时26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近年来,昌都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落实自治区、市级林长制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明确分工、系统部署、把握重点,串链“两山”价值转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探索推出“林长+”工作机制,以林草“含绿量”提升藏东高原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林长+政治引领”,筑牢林草工作“新局面”。各级林长坚持政治引领中心工作,将党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党员优势转化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建立“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构建“责任在县(区)、运行在乡(镇)、管理在村(居)”的林草湿资源管理新机制,真正把林草湿资源保护发展责任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走出了一条由“树定根、人定心”向“山更青、民更富”转变的“林长治”新路子。目前,全市四级林长共8252人,其中:市级林长45人,县(区)级林长427人,乡(镇)级林长1242人,村(居)级林长6538人,通过“长”的政治引领,形成高位推动林草湿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
“林长+产业发展”,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各级林长始终将林草产业发展作为壮大产业经济、放大生态优势的有力抓手,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林草产业发展模式,让群众因林而富、乡村因林而兴,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让“绿色钱袋子”鼓起来。各县(区)均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林长+产业”新路子,比如:芒康县“林长+滇金丝猴保护区+林果产业”,察雅县“林长+苗木基地+林果产业”,洛隆县“林长+茶马古道+种植业”,边坝县“林长+三色湖保护区+炯拉措湿地+千年沙棘林保护区”,丁青县“林长+虫草采挖管理”,类乌齐县“林长+林草产业+牦牛养殖业”,卡若区“林长+城镇周边绿化+苗木基地”,江达县“林长+红色旅游+野生动物保护”,贡觉县“林长+草原恢复+阿旺绵羊产业”,八宿县“林长+河谷林果产业”,左贡县“林长+葡萄产业基地”。
“林长+制度创新”,奠定林草发展“新格局”。建立“林长+检察长+警长”林草湿资源管理协作工作机制,印发实施《关于建立昌都市“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定期会商,共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打通职能边界障碍。针对执法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难题,协调解决执法难题,推动林草部门与政法机关在沟通上实现“无阻碍”。同时,在法律适用、案件移送、证据收集审查等专业性、行业性问题的认识上实现“无分歧”,达到1+1+1>3的效果,实现“政法蓝”守护“生态绿”。
“林长+国土增绿”,厚植绿色发展“新底色”。各级林长坚持将国土绿化作为提升资源总量、筑牢绿色发展根基的重要内容,紧盯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等目标,围绕“两江四河”、重点区域造林、生态修复、乡村“四旁”植树、全民义务植树、森林抚育等“六大板块”,多途径增加林草湿资源总量,多措并举提升林草湿资源质量。2018年以来,高标准完成营造林147.58万亩,新增城市园林绿化64万平方米,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4.51万亩,开展沙化土地治理3400亩,完成退耕还草1.313万亩,全面消除“无树村”368个、无树户36122户,增加绿地面积238.8万平方米。
“林长+网格管护”,再添资源管护“新利器”。“小网格”是筑牢林草湿资源管护“大格局”和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新利器”。按照科学“定网”、标准“建网”、制度“护网”等原则,探索推行“一长N员一队”源头网格化管护责任体系,即:按照村(居)地形地貌、行政界线等要素,划分若干管护网格,乡(镇)统筹整合优化人员数量,创新实施“林长+管护员+监管员+…+防灭火队”管护模式,定员定点,公开亮相,压紧压实县(区)、乡(镇)、村(居)三级林长责任,实现对所辖区域林草湿资源管护的精细化、精准化、高效化、信息化,推动林长制“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林长+康养旅游”,激发生态旅游“新活力”。立足昌都好空气、好山、好水绿色生态及风土人文优势,投资3146.94万元,建设昌都市森林康养基地,打造藏东高原独有的人文新地标。基地推行“林旅+康养”“文旅+康养”等模式,主打夏季“纳凉避暑”“林卡+民宿”“林卡+耍坝子”等旅游产品,实现康养吸“睛”、生态吸“金”。据统计,康养基地营业额年均收入约160余万元。同时,主动融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就业岗位61个。
“林长+乡村振兴”,展现乡村面貌“新颜值”。为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原有村落环境,因地制宜设计绿化方案,各级林长根据包抓区域,科学引导群众在路旁、水旁、村(宅)旁、田旁进行绿化植树,种植区形成常绿、落叶相匹配的乡村绿化格局。近年来,乡村四旁植树累计投资1.5亿元,涉及11县(区)90个乡(镇)825个村(居)77260户,建设面积6.2万亩。同时,选准、管好、用活14万余名各类林草管护员,并将其纳入林长制工作体系,每年兑现林草生态护林员、森林生态效益和天保管护补助共约6.8亿元,每年林草项目带动群众增收约4567万元,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